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幼教动态

2019两岸学前教育高峰论坛

专文报导(2)

两岸学前教育论坛专场

专题演讲

 

前言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吹响了学前教育改革的号角,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已全面进入深化改革阶段。2019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提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平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旋律。

2019年5月18~21日,康轩学前教育研究院基于“交流.融合.共享.发展”的主旨,邀请两岸专家学者从全球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结合两岸的视角,针对“迈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进行对话交流。现场六百余位园长、老师、幼教人,透过与两岸学前教育大咖近距离的交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思想碰撞,共同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

 

 

本次论坛在“迈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主题下,围绕“幼儿园运营管理“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及“0~3岁托育发展”等三大主题开设三个分论坛。

 

5月18日下午“两岸学前教育论坛专场”,特别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袁爱玲教授担任主持人,从学习中探索,从思考中感悟,让两岸幼教人在“交流中融合,在碰撞中提升。”

 

 

 

1

 

讲题:回归生活、回到儿童的活教育实践

主讲人:张俊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

 

 

1940年,陈鹤琴先生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首次提出了“活教育”的概念,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将其升华为一个教育理论体系。“活教育”既是陈鹤琴先生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是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开办的公办幼儿园,该园以研究、弘扬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为使命,以“活教育、全儿童”为园训。

 

作为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的园长,张俊教授在讲座中,深入剖析了“活教育”,指出儿童学习的经验来源于生活,其运用亦要回归生活;教育的目标旨在支持儿童,其主体亦要回归儿童。

 

 

01
回归生活:“活教育”中的“活课程”

 

 

张俊教授指出,课程应当“来自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当幼儿在生活中遭遇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时,才会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他们的探究活动才有了充分的动机。而借由多感官、多材料的探索、操作、体验,经历丰富的学习过程后,儿童将基于这样的经验,实现不知不觉的成长。

 

张俊教授例举了园所的中班主题活动——《小鸡来啦》。该活动中,孵化小鸡并非照本宣科的教导,而是让儿童真实地参与和体验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在这样的过程中,该班级的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孕育生命的神奇和成功的快乐,也在认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得以多元发展。课程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给予在场的学员们诸多启发。

 

 

02
回到儿童:“活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旨在培养“活儿童”

 

 

张俊教授认为“只有看得见儿童,才能找得到课程”。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儿童获得当下生活的能力,所以课程来自于和儿童的生活,开始于对儿童的倾听,展开于给儿童的问题,丰富于对儿童的支持。

 

在鹤琴幼儿园大班儿童的毕业旅行活动中,教师为儿童计划了购买风筝的任务。全班30个孩子,教师只准备了10个风筝,风筝的单价大于10元,而每个孩子只有10元。教师鼓励孩子们自由探讨,倾听孩子们的问题并给予适度的引导支持,最后通过讨论,孩子们不但商量出拼团购买风筝的社会性合作方案,甚至还想出了支付少量金额租玩风筝的解决方案。

 

以儿童为中心,不失时机的抓住每一个儿童生活中实际面临的问题,支持儿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他们未来必然会活学活用,延伸此类经验以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成为擅于反思与总结的“活儿童”。

 

 

03
在“活教育”中成长的“活教师”

 

 

得益于“活教育”的,决不仅仅是儿童。教师亦会在教学实践中应变灵活,在保持好奇中永葆活力,在工作体验中懂得生活。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园长对于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的。

 

在鹤琴幼儿园,园长会在原则范围内充分放权给教师,给予教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因为张俊教授认为希望老师如何对待孩子,就应当如何对待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们不断自我调整、反思和成长。例如,该园将幼儿园半日的作息、活动安排的权利都交于各班教师,教师们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以生活为调整,制定课程规划。如此弹性的作息、活动安排其实反倒更加考验教师的工作能力。

 

 

“生活即教育”,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亦是生活和课程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是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获取生活的幸福感。所以,今天的幼教工作者更应该了解儿童、关注儿童、尊重儿童。并非所有的时间,都能被称之为“时光”,帮助儿童的同时,我们也一直被他们治愈着。高质量的教育于儿童、于幼教工作者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
 

高质量的教育,当是“每一段时光都被珍惜,每一个孩子都被关注”

 

 

2

 

讲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建构

 

主讲人:幸曼玲教授

台湾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博士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信息更新迭代迅速,多元文化并存。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中,对于对于具备核心素养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那么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意义何在,我们又当从何入手?作为幼教工作者,核心素养与我们的工作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幸曼玲教授在讲座中详细的说明了核心素养的含义,解析了围绕核心素养学习展开的台湾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并用珍贵的课程实践实例证明了核心素养学习的实践意义。

 

 

01
核心素养的含义

 

 

素养不仅体现在对人事物有认知的觉察、有履行的义务和才能,而且也要求个体具备勇于负责的态度。这些素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核心素养”。拥有核心素养,使得个体能够过着有成就感及责任感的生活,使得社会得以面对当下及未来多元的挑战。

 

依照DeSeCo计划(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Project)的说明,核心素养可划分为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体现,即:

 

 

●个体能够使用多元的工具与环境互动

 

●个体能够参与他人,与异质性团体成员互动

 

●个体能够自主行动,对自己与他人共处的生活负责

 

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不仅仅是个体追求自身价值的需求,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

 

 

02
台湾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解析

 

 

基于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的目标,台湾于2006年开始研编,于2016年公布了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及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幸曼玲教授非常详尽的为学员们解析了大纲中的要领,指出大纲旨在从六大领域出发,培养具备六大核心素养的儿童。

 

 

▲六大领域:身体动作与健康、认知、语文、社会、情绪、美感

六大核心素养:觉知辨识、表达沟通、关怀合作、推理赏析、想象创造、自主管理

 

 

课程架构的方面,大纲所列举的每个领域都设立了对应的领域目标、课程目标分龄学习指标,以给予课程实施目标及幼儿观察方面的指导。

 

课程实施方面,大纲将儿童在园的一日活动划分为例行性活动、多元的学习活动全园性活,利用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

 

幸曼玲教授亦总结了大纲所导向的核心素养学习的五项特点

 

 

以儿童为主体——授之以渔:现代社会知识来源多元,信息变更迅速,老师不可能教授所有的知识,而是要教授儿童学习的方法。

 

跨科目、跨领域学习——统整并重:真实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往往需要融合多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加上团队之间的沟通协作,并且拥有毅力,克服解决问题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重视技能和情意:教育不能只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应当有更高的人文使命。

 

④重视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历程和方法:儿童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儿童在过程中探索、体验、领悟的价值,远大于最终的结果。

 

⑤学校中的学习要落实在社会行动,用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

 

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参考标准,建立大纲的目的,最终仍是要指导幼儿园中的课程实践,以实际给予儿童支持和帮助。故而,在深入解析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及台湾幼儿园教保活动的大纲要领后,幸曼玲教授例举了台北南海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实例——植物敲染,以展示理论与幼儿园实际课程架构与实施之间的关系。

 

 

03
台湾幼儿园教保课程实例

 

 

课程由娃娃家活动的偶然经验起源,老师发现班级的孩子们对染布感兴趣,尝试将植物叶片的颜色印到布上,并且这样的行为激发了其他孩子的兴趣和好奇。于是,老师决定组织全班的孩子深入探究植物染。

 

由想法到实施,由简单的问题铺展出一系列的思考及尝试,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敲染集体作品。

 

 

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发现,在一个精心设计、教师充分支持的课程活动中,儿童能够发展多方面领域的能力。大纲既是课程构建的依据和指南,也为教师观察儿童提供方向和参考。

 

在整个教学活动实例的末尾,幸曼玲教授展示了老师们记录下的孩子们的童言稚语。感动之余,学员们亦有深深的感慨——原来在充分的支持之下,儿童会有如此令人惊叹的表现;他们小小的心灵,纯净而充满力量——然而,这些美好并不只是想象,是所有用心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企及的目标。

 

此处,我们整理出一部分孩子们完成整个创作过程之后的感悟,与所有的幼教工作者们共同分享。

 

孩子们的话

 

☆ 我觉得缝很久很辛苦,虽然很辛苦,但是缝完之后,觉得自己很厉害,而且越辛苦,缝出来的东西越漂亮。

 

☆ 在家妈妈也有教我缝,但我没有学会。后来在学校学会了,觉得很兴奋。

 

☆ 如果针在上面就要往下刺,针如果在下面,就要往上刺。像毛毛虫一样钻来钻去,缝完好开心。

 

☆ 一开始用文件夹盖着敲,可是花和叶子会一直跑。所以我后来用胶带就不会乱跑。敲的时候觉得手很酸,我本来很想放弃,但是因为要送给妈妈,所以我就有敲完。

 

☆ 我有设计两颗苹果给妈妈,因为我妈妈最喜欢苹果。我敲的时候很开心,因为我妈妈喜欢苹果,我觉得妈妈会开心,我就很开心。

……

 

正如幸曼玲教授一直强调的,核心素养教学的原则,是要放大学习历程、放慢学习脚步。愿所有幼教工作者,以此共勉。愿大家关注幼儿、相信幼儿、敬畏幼儿,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结语

看到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聆听到与会专家学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投入和努力,感受到参会老师们的热情、积极与好学。康轩学前教育研究院,愿与所有幼教人士一起始于教育初心,追求教育的本质,追求教学的完善,追求孩子美丽的未来!

 

 

三大分会场精彩持续...

 

5月19-20日,在围绕“迈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主题下,本次峰会的三大分论坛:“幼儿园运营管理专场”、“幼儿园课程建设专场”、“0~3岁托育发展专场”也依次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幼教专家们基于这三大面向议题展开了具备国际视野的对话和探讨。从理论引领、发展趋势、经验分享等多个层面深入分析,给现场的教师以深刻启迪。

 

三大分会场精彩将持续进行中,更多精彩内容将陆续推送,敬请期待。

 

 

大会议程预告


•5月21日•

 

【园所参访】

 

安排与会者实地参访南京12所特色幼儿园,近距离和园长观摩学习、交流分享运营管理、课程构建及托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