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幼教动态

2019两岸学前教育高峰论坛

专文报导(3)

幼儿园课程建设专场

专题演讲

 

前言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吹响了学前教育改革的号角,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已全面进入深化改革阶段。2019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提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平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旋律。

2019年5月18~21日,康轩学前教育研究院基于“交流.融合.共享.发展”的主旨,邀请两岸专家学者从全球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结合两岸的视角,针对“迈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进行对话交流。现场六百余位园长、老师、幼教人,透过与两岸学前教育大咖近距离的交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思想碰撞,共同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

 

 

本次论坛在“迈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主题下,围绕“幼儿园运营管理“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及“0~3岁托育发展”等三大主题开设三个分论坛。

 

5月19日上午“幼儿园课程建设”分论坛,特别邀请幼儿园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原南京滨江幼儿园园长余晖老师担任主持人,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维度,让两岸幼教人在“交流中融合,在碰撞中提升。”

 

 

▲余晖老师

 

 

1

 

讲题:三人行 行有道 建构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主讲人:文晓明

深圳市实验幼儿园教研主任,获国际蒙特梭利教师资格证,深州市优秀教师

 

▲文晓明老师

深圳实验幼儿园成立于1988年,目前已经有5家分园。园所的教育目标是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所以幼儿园课程始终坚持建立和谐关系为基础,支持儿童自主深度探究、合作多元探究。深圳实验幼儿园的“三人行”园本课程,是一种创新的园本课程,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法。

 

 

文老师从课程的由来与发展、课程的内涵与理念及课程的框架与实践三部分深度剖析了“三人行”园本课程。

 

 

01
三,生万物——课程的由来与发展

 

 

深圳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就是一直倡导尊重,平等,关爱,接纳他人,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所以在课程当中要确立也要重视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园要共同携手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本套课程的发展分为探索期、形成期、改革期和巩固期四个部分,探索期从1989-2000年,参考1996年提出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形成期从2001-2011年,参考2001年提出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改革期从2012-2018年,参考2012年提出的《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课程内容与指南同步,宗旨是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巩固期从2018年一直到现在,从成人视角到儿童视角的逐步建立。

 

 

02
三人,成众——课程的理念与内涵

 

 

“三人行”源于孔子的理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代表的是三人成众,体现的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的一种关系。“人”代表的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一种尊重的文化,尤其强调以儿童为本,儿童做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尊重在课程当中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行”代表的是行动、探索,是儿童、教师与家长成长的实践路径,强调的是行之有道,也强调对于课程的控制性,让儿童在行动当中学习,在亲身操作和体验当中构建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家长要参与,体现了“行”在路上的理念。

 

本套课程的理念从儿童观、教育观与课程观三方面来理解。

儿童观: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幸福的种子,每颗种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儿童是有能力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教育观:关系是教育的灵魂;珍视孩子的快乐童年。和谐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儿童快乐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原则。

 

课程观:行归原点—发现儿童的力量。行在自主—激发教师的力量。行于合作—整合家长的力量。

 

 

03
行,之有道——课程的框架与实践

 

 

“三人行”课程概念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以建立和谐关系为基础,以建构直接经验为原则,通过综合探究活动实现幼儿、教师、家长共生共长的课程模式,最终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

 

课程目标:培养身心健康,习惯良好,睿智和创新的儿童。

 

课程内容:与指南同步,结合幼儿园的工作实际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课程是一种综合探究活动。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围绕孩子感兴趣的探究项目,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交流分享、多元表征完成学习过程的活动形式。

 

课程框架:

 

 

课程的实践:

 

“三人行”课程就是发现儿童的力量,激发教师的力量和整合家长的力量。

 

(1)行归原点—发现儿童的力量。

 

关注学习环境。提供能让孩子成为环境主人的空间、时间。探索在不同环境中不同年龄孩子的活动内容。例如在学习活动中,无论是区域活动、小组活动还是团队活动都有选择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自主权。

 

例如:区域活动时间为1个小时,包含四个环节:选择、操作、整理和提升。

①选择:自主选择区域、材料、伙伴。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自己做计划。

②操作:40-45分钟。自主活动,亲身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③整理:发展儿童自我服务意识。

④提升:教师提升儿童已有经验,幼幼互动,扩大经验,辐射全班。

 

 

▲“小康轩多元探索区域活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领域目标为指引,分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由语言区、益智区、科学区、建构区、表演区、角色区、美工区等7个区域构成,全面覆盖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等5大领域,同时配备活动整体方案,以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2)行在自主—激发教师的力量。

 

教师的成长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园所为教师创造多元的成长路径。园所管理层的口号就是“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从而让教师获得成功感和价值感。园所形成了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园务公开,机会平等,考核公正。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是管理者。

 

园所培养教师基于儿童视角的观察能力。让教师亲身体验孩子的材料,玩孩子的玩具,做孩子的位置,当孩子的玩伴,从而探索“真环境”的教学策略。

 

(3)行于合作—整合家长的力量。

 

创设家长合作的平台——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园所的各项活动。例如参与“综合探究活动”,记录“学习故事”等。家长还有合唱团、故事会等等家长社团组织,全面配合园所组织的活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老师、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课程开发过程当中要去发现儿童的力量,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要让孩子在生活渗透、区域游戏和综合探究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及自主成长。这样老师和孩子一起在课程中共生共长,以及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及社会资源让幼儿园得到更好的发展。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三人行”课程给予了我们很多思考。让我们看到孩子的主动行动,自主、自信、幸福;让我们看到教师的主动行动,主持、引导、喝彩;让我们看到家长的主动行动,支持、合作、参与。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幼儿、老师、家长三人紧密合作。而“三人行”课程的精髓就是由于幼儿、老师、家长的加入才能得到共同的成就。

 

 

2

 

讲题:幼儿园情感教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践——以情感教育为旨归的“织网式”课程

 

主讲人:王芳

原浙师大杭幼示范副院长兼幼教集团副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教育部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王芳老师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对儿童一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自我情感的认知,或者说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养成、情绪情感的正确表达对处于3-6岁关键期的儿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王芳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所在园所二十多年来坚守的情感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儿童良好情绪情感的重要意义。

 

 

01
幼儿园的顶层设计——课程价值观的建构

 

 

1、教育理想:把幼儿园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他自己吧!

 

这一教育理想所强调的就是对儿童发展的尊重。园所要尊重儿童发展的天性,实施有效的、科学的教育,不是灌输式的,而是儿童的内在生发。王芳老师特别强调,幼儿园的理念、文化、课程应该要自成体系,有共同的价值观,不能东打一榔头,西打一棒捶。

 

2、文化核心:爱与尊重

 

由“把幼儿园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他自己”的教育理念,梳理出“爱与尊重”这一文化核心。教师的价值观体系应该要在这个文化核心之内。而怎么让这一文化核心根植于每一位老师的心中呢?为此,将“爱与尊重”落实在以下三个层次,以便老师更容易理解,从而去实施。

 

(1)爱是可以触摸的

 

爱是怎么触摸的呢?王芳老师在此列举了四种表现:

①每天早上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并给他们一个拥抱。

②当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请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并仔细倾听。

③每一次户外活动回来,请摸一摸孩子背上有没有汗,脸上有没有泥土。

④不管孩子弄脏了几次衣裤,每天让孩子干干净净地回家。

 

爱的行为就发生在这样每时每刻和孩子的互动中。“但这些并不是硬邦邦的规定,”王芳老师说道,“而是需要老师发自内心,不是外在强加的行为。”另外,王芳老师指出,过程中的尊重才是真的尊重。比如当孩子尿湿后,教师一定要在细节上尊重孩子,不能嘲笑孩子,需注意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因为这时期的幼儿虽然已经过了肛门期,但如厕这件事处理不好,还是会对儿童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2)孩子:我们的伙伴

 

老师需明确自己的三个角色:老师、代理母亲、伙伴。在这三个角色中,王芳老师重点阐述了伙伴这一角色。

 

老师作为伙伴,应该是一个智慧、专业的伙伴。所谓的智慧、专业,体现在老师与幼儿要互为主体,当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就是主体,问题解决后,幼儿又变回主体。也可以理解为自由游戏过程中介入时机的把握。通过对这一时机的把握,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这就是伙伴关系。由此,王芳老师将问题引向了如何有效地师幼互动,并将解决方案落在了老师的专业性上。互动不能是肤浅的,要能引发幼儿的思考,启发其思维。

 

(3)幼儿园:呵护幼儿梦想的乐园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其发展路径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这是必须尊重与把握的。对幼儿天性的呵护,就是对每个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王芳老师强调,要发现儿童的特点,而不是缺点。或许以往我们习惯站在一个幼儿有问题有缺点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的特点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我们要呵护幼儿的“梦想”,甚至是“调皮”。

 

为了说明呵护幼儿梦想的重要性,王芳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已经毕业了十二年的学生给幼儿园写了封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有力量!’是幼儿园成就了我儿童精神中广阔的想象空间和灵感迸发的无限性。当我走出教育与天性和谐一体的幼儿园......然而我身上带着老师呵护的‘梦想’和‘调皮’......它们与应试教育带来的强压、教条与透支相对立,使我舒缓、愉快。”

 

这封信让王芳老师坚信,教育与天性是要相配的。幼儿园对幼儿的能力、素养、习惯的培养不应有统一的标准,应该是在尊重每个个体基础之上的扬长补短。但这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一定要放平心态,慢慢教育。由此,王芳老师提出了他们在呵护幼儿的梦想时坚守的价值观:平和利他。

 

 

02
以情感教育为旨归的“织网式”课程

 

 

在这样的理念和价值观的指导之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以情感教育为旨归的织网式课程。这是一个以情绪情感发展作为基础性的助推条件,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课程。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组织方式,用的是织网式。“网”,指的是儿童学习的整体性。“织”,这个动词,体现的是儿童的主动的推进。

 

1、为什么是情感核心?

 

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体现在认知发展、个性形成、心理健康等方面。

 

首先,情绪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发动机系统。积极的情绪状态以及良好的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基础条件,所以把情绪情感放在前面的位置。其次,长期的积极情绪会慢慢沉淀到儿童的个性形成过程中去,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最后,通俗地说,心理健康就是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所以良好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儿童学习发展的动力系统,由此形成了情感核心这一模式:

①以情养心——助推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②以情促学——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有效学习

③以情交友——助推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交互发展

 

2、课程目标

 

 

总目标:培养健康活泼、自主自信、乐于探索、合作和创造的适应21世纪生活的儿童。 

 

情绪情感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从小能对生活,对周围的环境抱有浓厚的兴趣,保持愉快的情绪,能热情参加各项活动,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品质: 从小具有依恋信任感、合情合群感、好奇求知感、坚持专注感、快乐审美感、敬畏秩序感、爱物惜物感。

 

(3)发展幼儿初步的情绪能力:形成初步的感受体察能力、理解体验能力、共鸣移情能力、表达反应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在此,王芳老师重点讲了儿童消极情绪产生的三大来源以及如何应对消极情绪。

 

儿童消极情绪的三大来源包括:需求未得到满足,同伴争执,老师的批评。针对这三个问题,王芳老师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法。首先要研究儿童的需要。从而通过满足幼儿的需要来建立其良好的情绪。其次,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很重要的积极情绪来源。同伴之间的合作此时就显得格外重要。让幼儿在真实的经历经验中获得合作的直接经验,在合作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第三,虽然老师的批评会带来一定的消极情绪,但并不是不能批评,也不能是无差别的夸奖。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消极情绪,比较、输赢,都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所以幼儿需要科学的引导,让幼儿习得面对负面情绪的方法,获得情绪能力。情绪的识别、理解、表达,情绪的调控,这些都有助于滋养幼儿的积极情绪,排解幼儿的消极情绪,关键是幼儿关于情绪管理的直接经历的获得,这些都是需要有效学习的。

 

3、课程内容

 

 

自我领域:涉及幼儿健康、自主自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交往领域:设计合作、创造,形成乐于创新的态度,提升幼儿与人相处的能力。

 

探究领域:涉及探究发现、分享交流,形成喜欢探究的态度、培养乐于分享交流的能力。

 

表现领域:涉及表达表现、交流沟通,形成了与表现的态度,提升用艺术创新的方式表达交流内心的想法。

 

4、课程组织与实施——织网式

 

(1)为什么要织网?

 

脑神经科学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无论是人脑发展还是学习经验习得,认知、情感、行为都是复杂地缠绕在一起,即科学知识、情绪情感、经验技能等的发展都是交织交错的。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课程的组织实施

 

以情养心·浸润式    生活

以情促学·织网式    活动

以情交友·交互式    游戏

 

 

王芳老师提出了课程组织实施的三个主要路径——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是互相交织的。其中,主要对“浸润式生活”进行了阐释。包括以下六点:

 

 

①以爱为基调的班级心理环境。

 

②良好的亲师关系。幼儿园需要的是略带权威的民主型教师。

 

③正确的批评表扬。表扬是为了让儿童好的行为再次出现;批评,是告诉儿童,行为错了。表扬一旦泛滥,就没有任何效果。长期受到能力表扬的孩子,在未来碰到高难度的任务的时候,会表现出习得性无助。幼儿的常态不要太多的表扬批评。如果有进步,就要立马表扬,达到正强化的目的。批评是一种沟通,不要带着恶狠狠的情绪色彩,不要带着情绪去批评。

 

④良好的班级常规。首先班级常规的建立,非常需要专业性。而且常规的建立要科学,不能一刀切。其次,不能以幼儿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评价其好坏的标准。因为达成班级规则需要的时间每个幼儿是不一样的。最后,整个幼儿达成常规的学习和培养,就是教育的过程,就是幼儿成长的过程。班级常规的建立最终是为了让幼儿由他控变为自控。

 

⑤积极的情绪回应。三部曲策略:关注察觉——认同悦纳——个别化支持性回应。老师一定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去觉察。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情绪表达方式、情绪后面的那件事是有对错的。当儿童有情绪时,要敏感地察觉,然后接纳,把事情和情绪分开,接纳幼儿的情绪,并且安慰,从而稳定其情绪。当情绪稳定后,再解决问题。

 

⑥梯度入学。所谓梯度入学就是在幼儿入园前和入园后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幼儿搭建合理的“坡度”,让其顺利建立起与老师的依恋关系。

 

 

(3)“织网式”主题活动

 

以主题形式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通过情感主题活动与其他领域的主题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王芳老师以非常富有激情的态度,从她的专业视角,介绍了情感教育课程的理念、文化、课程架构等。透过王芳老师的分享,与会的园长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重要意义,更深刻地体会到,情感教育课程的建构,并非只能依托在社会领域的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织网式”的主题课程,让五大领域的目标相互渗透和整合,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期待以幼儿为本、立足于情感教育的课程,能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一个新的学习标竿。

 

 

结语

看到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聆听到与会专家学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投入和努力,感受到参会老师们的热情、积极与好学。康轩学前教育研究院,愿与所有幼教人士一起始于教育初心,追求教育的本质,追求教学的完善,追求孩子美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