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幼教动态

2018两岸学前教育高峰论坛

• 专文报导(1) •

幼有所育理念下的两岸学前教育发展

 

当前学前教育备受社会专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将学前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而办好学前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从政策导向,学术研究,经验借鉴,园所落实等多个层面逐一落实。

 

2018年6月10~13日,康轩学前教育研究院基于“交流.融合.共享.发展”的主旨,邀请两岸专家学者从全球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结合两岸的视角,针对“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学前教育”,进行对话交流。现场六百余位园长、老师、幼教人,透过与两岸学前教育大咖近距离的交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思想碰撞,共同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将学前教育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明确提出要办好学前教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幼有所育”成为政府及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民生事项。

6月10日上午的“幼有所育理念下的两岸学前教育发展”论坛专场,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幼儿教育装备分会副理事长刘华蓉博士担任会场的主持人,她的一句“教育质量不是抓出来的,而是尊敬出来的”,引发会场所有幼教工作者的共鸣和掌声。

 

 

1

 

讲题:幼有所育理念下的学前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

主讲人:刘焱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幼教装备分会理事长)

 

刘焱教授延续刘华蓉博士的引言,从“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的角度,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化是目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刘教授以红黄蓝事件中刘某某被警方批准逮捕为切入点引发大家的思考:除了她自己,还有谁该负责?借此话题,刘教授从职前教育与职业准备、幼儿园工作条件与环境支持、班级工作环境与人际支持、社区支持与家园合作四个方面简明扼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们还需要努力的方向。

 

▲刘教授从四个面向来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师幼关系方面,刘教授分别从教学论层面、教育学层面、社会学层面说明彼此的关系。

 

刘教授认为,班级规模和师幼比是影响幼儿园质量和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并特别强调,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幼儿园班级规模不可以任意扩大,才能减轻教师负担。刘教授指出,班级规模和师幼比与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1:15是适宜师幼比的底限,但是当前我国城乡幼儿园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而生均活动面积,也会间接地影响幼儿的发展。班级规模越大,教师越倾向过度严格与控制,或懈怠与不参与;较小的班级规模,增加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可能性,提高教师工作的有效性。

 

▲2016年我国幼儿园师幼比

 

刘教授也点出,目前幼儿园环境存在以下三点误区:

1.幼儿园玩教具配备中重专门功能室,轻班级活动室;

2.幼儿园班级没有或者很少有玩教具和童书;

3.不舍得买玩教具,让教师自制玩教具,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

 

▲刘焱教授归纳幼儿园环境中可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五个条件。

 

针对此点,刘教授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他认为“装备即课程”,玩具和童书凝结著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经验,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也是支持教师工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应当为幼儿园班级配备各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玩具和童书。用种类丰富的材料,数量充足的童书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

 

▲提供材料丰富的环境,可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

 

 

▲户外是支持幼儿游戏与探究的场所。幼儿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沙水泥游戏材料作为建构、科学、体能、 艺术、表演、社会等领域学习和探索的道具。

 

在分享的结尾,刘教授说:“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成长是关键。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幼儿。”期待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发展,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从刘教授整个的分享中,我们看到她个人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关爱和支持,对下一代的呵护与期待。

 

 

 

 

2

 

 

讲题:幼有所育理念下的学前教育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

主讲人:幸曼玲教授

(台湾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接着,来自台湾地区的幸曼玲教授给我们带来“幼有所育理念下的学前教育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建构”。带领我们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思考学前教育课程建构的同时,引领我们从现在去看未来的趋势。

讲座一开始,幸教授分享以下五点所见所思:

1.研究跨学科。学科间、学科外的领域,只要有所联结,生活中借助彼此学科的情况比比皆是。

2.寻找新的可能,学习胜于教育。学习是你为自己做的事情,教育是别人对你做的事情。

3.决定未来几十年关键革新技术是发自内心的态度和观点,以及与他人及万物的共处之道。

4.团体成员不是一个被评估、被安排、被规定的对象,不是为了园长的利益被差遣。而是一个被尊重,甚或有所期待的主体。

5.在一个活的系统中,每个参与其中的个别系统,彼此互动时所需消耗的能量降到最低。

那么,面对2030年代,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幸教授指出未来社会“同理心、创造力、道德伦理、与AI共处”这四大能力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强调终身学习与核心素养。以此引出终身学习者具有自主行动、沟通互动、社会参与的能力特质。突出核心素养的价值和功能以及六大核心素养(觉知辨识、表达沟通、关怀合作、推理赏析、想象创造、自主管理)在课程建构中的重要内容。拥有这些关键的素养,使个体得以过着成功与负责任的生活,使社会得以面对现在和未來的挑战。

教授在演讲中具体分享核心素养的缘起、意义、价值与功能,并以台湾地区将在2019年实施的国民小学到高中课程纲要为例,阐述核心素养的项目内涵。

NO.1 核心素养 (Key Competence)的源起

■ 核心素养的探讨源于OECD,其所强调的理念与精神影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 展方向。

■“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方向:

   ①是学生是否有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②是否有能力分析、推論及与他人沟通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 重视学习者能够拥有跨学科的知識、态度和能力,在未來能够參与社会,面对挑战。

NO.2 核心素养的意义

■ 伴随着某件事或某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 而「competency」指的是对人事物有认知的觉察,有履行的义务和才能及勇于负责的态度。

■「competency」包含的不只是认知,也包含 态度、情意和技能。

■「key competence」指的是重要的素养。

NO.3 核心素养的价值和功能

■ 拥有这些关键的素养,使个体得以过着成功与负责任的生活;使社会得以面对现在和未來的挑战。

■ 当一个人面对复杂的问题时,藉由启动符合该特定情 境的包括态度和技能的各种心理资源來解决问题(OECD,2005)。

■ 面对不同情境时,所启动的心理资源也不相同。

 

 

▲台湾地区将在2019年实施的国民小学到高中课程纲要中核心素养的项目内涵。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唯一的不变是变,从过去到现在,幸教授具体阐述了在课程建构中我们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方式、教学策略、课堂模式、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发展。但是,面对未来,我们要如何实践?幸教授以企业中成果金字塔的建立”经验→信念→行动→目标”,引领我们逐步达成教育的目的。并呼吁我们跟随世界发展趋势,一起走出舒适区,开拓视野和思维,开辟更广阔的教育天地。

 

▲幸教授鼓励幼师利用成果金字塔,逐步建构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3

 

 

“幼有所育理念下的两岸学前教育发展”
主题对话

 

上午的最后一环节是两岸学前教育权威专家就“幼有所育理念下的两岸学前教育发展进行主题对话。两岸专家,分别从两岸幼儿园课程的变革与发展趋势,展开各自的阐述,以牵动与会者的交流与碰撞。

下面来跟大家分享专家们的精彩语录:

张   俊教授:教育孩子即是教育家长!孩子的教育关键是家长教育,我们的教育要给予孩子可以应对未来的能力。

洪福财教授:幼有所育,孩子是核心,课程、师资是关键!其中,课程改革的四大目标是面向未来,愿意改变,勇于创新,发扬传承。

尹坚勤院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词:过程,成长,专业,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教育情怀,终身学习。

幸曼玲教授: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跨越问题,未来海阔天空。

吴清基博士:从孩子的行为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儿童心理状况,真正了解儿童。

刘   焱教授:反思教育,尊重儿童及儿童权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结语

看到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聆听到与会专家学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投入和努力,感受到参会老师们的热情、积极与好学。康轩学前教育研究院,愿与所有幼教人士一起始于教育初心,追求教育的本质,追求教学的完善,追求孩子美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