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幼教动态

2019两岸学前教育高峰论坛

专文报导(12)

幼儿园游戏和课程谐融共生

专题演讲

 

前言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吹响了学前教育改革的号角,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已全面进入深化改革阶段。2019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提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平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旋律。

2019年5月18~21日,康轩学前教育研究院基于“交流.融合.共享.发展”的主旨,邀请两岸专家学者从全球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结合两岸的视角,针对“迈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进行对话交流。现场六百余位园长、老师、幼教人,透过与两岸学前教育大咖近距离的交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思想碰撞,共同探索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

 

 

本次论坛在“迈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主题下,围绕“幼儿园运营管理“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及“0~3岁托育发展”等三大主题开设三个分论坛。

 

5月20日下午的“主题演讲”专场中,邀请南京康轩教研部培训总监彭梅担任主持人,她在引言中提到,游戏是儿童的需要和权力,它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儿童主动学习的能力。目前幼儿园的课程和游戏间的关系是谐融共生或各自分离?如何把课程和游戏融合得更好,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是目前两岸幼教人都关心的议题。

 

 

▲彭梅总监

 

 

1

 

讲题:幼儿园游戏和课程谐融共生

主讲人:周淑惠

台湾清华大学幼儿教育系教授,美国麻州大学教育学博士

 

▲周淑惠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幼儿教育系周淑惠教授认为,游戏和课程应该相依相随,谐融共生的,不论是游戏课程化或课程游戏化都是有价值的。周教授的报告包含坊间游戏和课程的实质关系、游戏与课程结合关系之再思、游戏与课程谐融共生的意涵与定位、教师角色、案例讨论等。

 

01
坊间的游戏和课程的三种实质关系

 

 

1.课程至上:课程大于游戏,游戏和课程无关,游戏自课程中排除。

 

2.游戏至上:游戏大于课程。这是建构主义时代的理念,完全以自由游戏为主。

 

3.游戏等于课程:游戏和课程相互结合,但在现场实施比例不高。

(1)课程萌生游戏(Curriculum-generated Play):类课程游戏化,依据事先拟定好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把游戏当作手段去落实,促进孩子的发展与学习。启动权在老师。

 

(2)游戏萌生课程(Play-generated Curriculum):类游戏课程化,依据孩子在游戏中的兴趣和需要,老师做加深加广。启动权在孩子。

 

02
游戏与课程结合关系之再思

 

 

1. 游戏萌生课程和课程萌生游戏的区分虽然在启动权,但启动后由谁来主导,更重要。

 

周教授主张”师生平权共构”,有时由老师主导,有时由孩子主导,双方权利均等,如:老师为了促进孩子的合作概念,设计了”蚂蚁搬豆”的活动。原本只是想让四个孩子拉着一块布把重物运到终点,孩子在过程中觉得无趣,就设计了单脚跳、免子跳、S型走、倒着走的方法。这时老师若愿意下放主导权,顺着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参与进来,整个活动就是”师生平权共构”的例子。

 

2. 文献的启发。周教授受到Moyles的游戏螺旋概念的启发。幼儿刚开始在角落自由游戏,经过老师指导后会更精熟,也有机会去练习修正。经过自由游戏-老师指导-自由游戏-老师指导的螺旋循环,孩子的概念就会越来越强化。这是”师生平权共构、 课程谐融共生”的状态。

 

Hoorn等人提出,在幼儿自发游戏和教师指导间要保持一个平衡状态;Wood&Attfield提出游戏课程共构图(社会文化论),游戏者和教育者间要保持一个平衡点。

3. 社会文化论影响:目前的教学派别慢慢由建构论(强调幼儿自由游戏独自建构,老师尽量不干预) 趋向社会建构论(强调社群共构、高品质的游戏、老师搭鹰架引导)。

 

03
游戏与课程谐融共生的意涵与定位

 

 

游戏和课程谐融共生就是游戏和课程和谐的融合而交织在一起,师生共同生成富有生命的游戏课程。它是师生在教室里共同生活的故事,完全以幼儿或教师为中心,会顺应孩子的游戏兴趣,老师也会深化和引导他,融入两者的意图,不管是谁启动,平权共构更重要。

 

游戏和课程的谐融共生定位在高品质的游戏。高品质的游戏的定义如下表:

 

04
游戏与课程谐融共生的教师角色

 

 

谐融的游戏萌生课程是由孩子启动,在区域自主游戏,老师透过各种方式充实幼儿经验,如此螺旋反复,这样就会玩出高品质的游戏。

 

谐融的课程萌生游戏,游戏是由老师设计启动的,放手给孩子,让孩子延伸发展游戏,如:蚂蚁搬豆,最后玩出创意丰富的高品质游戏。

 

老师在游戏前中后的角色:

游戏前:老师是规划准备者,要创设环境材料、安排参访、邀请专家入班。

 

游戏中:老师扮演四种角色──激发引导者、共同参与者、观察研究者、中介管理者。观察研究者、中介管理者是很基础的角色,老师必需先做到两者才能激发幼儿,才知道如何参与幼儿游戏。

 

游戏后:老师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进行时的经验不足处,运用团讨、参访、查资料、邀访专家和学习单来充实孩子的经验。

周教授分析,老师是一个中介管理者也是游戏引导者,老师没参与但在旁引导,搭建很多鹰架。共同参与者和激发引导者有何不同?共同参与者有加入孩子的游戏中,激发引导者没有加入,只是巡回在各区角间不时的给予引导、给予材料、或提问让幼儿思考。

 

游戏和课程的谐融共生,两者都很有价值,谐融游戏萌生课程,虽然是孩子启动,师生一起共构,让孩子的游戏更丰富,玩出高品质的课程。谐融课程萌生游戏,由老师启动,过程把权利下放给孩子,玩出自已的兴趣,和孩子谐融共构。对于新手老师此法较易上手,因为可以先规划比较有信心,当做熟有信心和经验了,再往游戏萌生课程的方向走。

 

2

 

讲题:从模仿到创造——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看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困惑


主讲人:许卓娅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兼学前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周淑惠教授的精彩讲述后,第二场由许卓娅教授围绕“从模仿到创造——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看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困惑”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许卓娅教授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创造”对于幼儿未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创新。但教师们也常常会产生一个困惑:观察模仿学习是否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模仿”和“创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创造?许卓娅教授在讲座中,通过对人类发展现代史的剖析、及对古今中外学者的观点解读,指出从模仿到创造之间的递进关系,并结合她在游学时的经典案例,带领参会者亲身感受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01
走进人类发展现代史

 

 

许卓娅教授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前人的基础。俄罗斯彼得大帝强国之路、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清朝洋务运动……这些世界历史上所出现的重大变革,都是统治者们在汲取前人先进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推动的,也都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毛泽东曾称自己站在中国几千年巨人的肩膀上;周恩来、邓小平都曾出国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思想,归国后推动中国的创新;陶行知、陈鹤琴也在出国留学后推动了中国当代教育的改革;梅兰芳为创新京剧,去学习其他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与长处……这些伟人都曾学习、模仿过他人和他国的长处,也都曾将他们习得的内容加以创新运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可见,想要实现创新,离不开对于他人优点、长处的模仿学习。

 

 

02
定义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许卓娅教授例举了周淑惠老师在《幼儿数学新论》一书中对于“模式”概念的解读,指出模式的运用是从模式辨认→模式拷贝→模式微调→模式拓展→模式拆解→模式创建的过程。

 

奥尔夫的经典“学习阶梯”说和布鲁姆的新观念也指出:学习的过程是从模仿→理解→应用→创新的过程。

 

孔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译:如果学生不能够将老师的范例类推到类似的事物上,说明学生没有能够理解,教师就不能够再往下教了。)的思想也与这些论点相扣合。即,人类的学习是从模仿→理解→应用→创造性应用的递进性过程,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目标。

 

许卓娅教授还例举了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教授张无忌九阳真经的武功招式以退敌的故事情节。在张三丰向张无忌演示武功招式后,张无忌先后经历了“已经忘了一小半”→“忘了一大半了”→“忘得干干净净”三个阶段。虽最终使出的武功招式与张三丰所教没一招相同,却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忘记了剑招,却掌握了剑意。张无忌从最初的模仿剑招,到理解剑招、掌握其中剑意,最终达成创造性地应用并解围武当,这正是从模仿→理解→应用→创造性应用的递进性过程。

 

 

03
感受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会议的后半段,许卓娅教授首先通过经典奥尔夫音乐活动案例:

呱呱呱呱 汪 汪,

呱呱呱呱 喵 喵,

呱呱 汪,呱呱 喵,

呱呱汪 喵。

 

带领参会教师体验了从听音模仿→分析理解→动作应用→创造性应用(创新歌词+创新动作)的过程。随后,许卓娅教授又带领老师们体验了闯关版换衣游戏,即用不同曲调唱《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歌词,加深了老师们对于从模仿到创造过程性的理解与应用。

许卓娅教授还分享了黎族祝酒歌、教化歌、迎送歌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帮助老师理解如何用从“一A到底”→“ABCD”的方式引导幼儿实现从模仿到创造。

 

许卓娅教授指出,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不仅适用于歌唱活动,同样也适用于律动活动。在许多少数民族的即兴舞蹈表演中,通常也会包含一些经典的舞蹈动作。这是因为,没有人天生就会跳舞,即使是即兴表演,往往也是在原有舞蹈动作基础上的变形或随机组合。

 

许卓娅教授还带领在场老师们体验大班音乐活动《小怪物来了》,通过让老师们画出心目中小怪物的样子,并用歌词唱出来的形式,巩固从“一A到底”→“ABCD”的教学方式。

 

会议的最后,许卓娅教授还通过《快乐的小鱼》游戏,带领参会教师们体验了从故事→动作→音乐→其他的音乐活动经典教学流程。即1.教师通过向幼儿讲述故事创设情境;2.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动作;3.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将设计的动作与音乐相匹配;4.在熟悉动作与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许卓娅教授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案例分析,帮助老师们理解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又通过音乐活动现场教学,带领老师们体验了从模仿到创新的全过程。相信此次会议之后,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处理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阶梯式学习。

 

 

结语

看到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聆听到与会专家学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投入和努力,感受到参会老师们的热情、积极与好学。康轩学前教育研究院,愿与所有幼教人士一起始于教育初心,追求教育的本质,追求教学的完善,追求孩子美丽的未来!